现在市场是从相对的稳定到动态多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则表示。因此对制造企业的产品,以及它开发时间、质量、本钱、服务、环境、知识含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已经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强国,大多数国内企业处于下端。因此“服务、资源环境、知识创新”正成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吉林省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思路已经确定,记者日前从吉林省工信厅获悉。其核心思路是调整转型、创新升级;其终目标是倾力把全省装备制造业做强做大。
十一五”期间,据该厅装备处处长王刚介绍。吉林省装备制造业取得了超凡规发展,与2005年相比,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实现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8%利税年均增长48%但尽管如此,从高标准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仍存在着诸如产业结构还不十分合理,装备制造业还没有形成规模;欠账多,技术改造投入严重缺乏;一些为主机配套的关键零部件还没有完全掌握,配套能力还有待加强等缺乏和差距。为此,吉林省装备制造业“十二五”期间确定的发展思路为: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为主线,依托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实现强强联合;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实施与协同推进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引进国内外技术和人才,发展高端产品,切实提高装备制造业增长质量和效益,努力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装备制造基地。
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做优做强优势产业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及改造提升激进特色产业相结合。坚持发展大集团和扶持特色企业相结合。坚持整机发展与基础配套水平提升相结合。坚持技术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相结合。
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工业实现产值2200亿元,年均增长17%左右。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2015年,全省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35家以上。全省装备制造企业级企业技术中心超越5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超越80个,重大装备的省内配套率提高到40%以上。依托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其发展目标为:2015年。重点培育建设10个左右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专业化协作分工合理、配套较为完备的产业发展格局。
打造国际的集研发设计、集成制造、修造服务为一体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发展领域主要包括:做优做强优势装备制造产业。2015年,国内动车组市场份额高于30%普通铁路客车市场份额高于40%国内城铁车市场份额高于40%实现工业产值500亿元。积极引导和培育更多省内企业进入配套体系,全面提高为轨道客车的配套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省内配套产值300亿元以上,配套率50%以上,使全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制造规模居世界前列。
规划建设好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支持长春、吉林、白城等地区培育集研发、制造、配件供应、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兴装备制造产业。风电成套装备制造充分利用省内西部丰富的风能资源优势及风电装备广阔的市场前景。并积极衔接国内外风电装备制造厂商的产业转移;做优做强吉林明阳、通榆三一等风电装备制造龙头企业,2015年全省风电装机力争实现1000万千瓦,风电装备及配套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以上。换热器设备制造将充分发挥四平换热器产业集聚优势,走专业化和集团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之路,培育5~8家骨干龙头企业,推进四平红嘴园区、巨元-比克两大换热器工业园区建设,支持其发展新型节能焊换热器等产品,重点发展为重大工程配套的成套换热设备,全面提升换热器产品的系统集成能力,力争到2015年集成应用换热机组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达到50%以上,规模以上换热器企业超100户,产业集中度超50%销售收入超300亿元,利税50亿元,从而把四平市打造成为国内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换热器产业基地。
着力建设长春、四平、延边三大农机装备产业基地。以长春九台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为中心,改造提升激进特色装备制造业。建设农用动力机械生产基地;以长春、四平地区为中心,打造玉米、水稻收获机械生产基地;以延边地区为中心,着力建设移栽收获机械产业基地。2015年,全省农机装备完成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年产中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2万台(套)玉米收获机3000台,水稻收割机和插秧机1.2万台,零部件地产化率达到40%除此之外,还将积极发展煤炭综采、冶金冶炼、大型修井机及电力配套等设备。
积极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紧紧依托省内技术和人才优势,为确保上述目标和任务的完成。积极培育和发展信息显示、高端医疗检测仪器、微电子装备、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光电测控传感设备等高端技术装备。建设东北地区规模大、研发实力强、产业集中的高端光电产业基地;积极发展数字化自动焊、割专用设备及高端试验检测设备,培养亚洲大的压力焊机生产商。
吉林省将重点实施以下五项举措,主要包括:实施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投入,以大投入推动大发展,省级专项资金重点向装备制造企业重大项目倾斜;全力抓好长客股份公司380公里动车组制造平台建设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对承担重大科技专项的企业、科研院所,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支持,对使用省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包括成套装备、单台设备)项目和企业给予奖励;对生产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需要进口的关键部件及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支持省内装备制造骨干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的合资合作,加快推进企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重组步伐。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集团。对骨干企业并购省外和境外制造企业、研发机构,相关项目可申请贷款贴息支持。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之间组建战略联盟。
支持企业争上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及、省级技术中心;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及国外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联合,倾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行产品开发、设计,建立技术研发平台,组织重大、关键性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全省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制定吉林省装备制造业重点产品发展目录、重点项目建设目录,对目录内的产品和项目,争取中央投资、安排省内各项资金时,予以重点支持。
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产品特色突出的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全力推动长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区、长春九台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长春兵器集团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等九大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加快发展,规划建设九大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积极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依托园区内大企业集团,整合现有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引进主导产业,形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规划合理、设计科学、政策优惠、服务完备的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
制定培养、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相关政策,加快培养装备产业人才队伍。建立多层次装备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人才汇集机制。鼓励采取持股、技术入股、市场化薪酬等灵活措施,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的企业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吉林省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对掌握装备制造技术的海外归国人才,采取一事一办,协助协调相关部门落实项目启动资金。鼓励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科技、管理人才和技工,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在职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培训和继续教育。
2011装备制造业产品创新信息化高峰论坛”于2011年5月19日在北京举行,6月21日消息。本次论坛邀请了国内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产业经济专家、行业专家、国内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专家参会,共同探讨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进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将会有一些新的内容。值得注意的将会非常重视依托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认为。来促进重大装备技术的提高,以提高基础工业、基础资料、基础元器件的研发和集成水平。将会投入更多力量来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另外,为了促进制造业升级,鼓励我国的制造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并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